电镀废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但系统的过程,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:
一、废水分类收集
电镀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废水,如含铬废水、含氰废水、含镍废水、含铜废水以及酸碱废水等。这些废水因所含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的差异,需分别收集到不同的废水收集池中,以便后续进行针对性的处理。

二、预处理
-
格栅与调节池:通过格栅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,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化和调节,确保后续处理过程的稳定性。
-
pH调整:根据废水的性质,调节废水的pH值至适合后续处理工艺的范围。
三、特定污染物处理
-
含铬废水处理:
-
还原反应:在酸性条件下,利用还原剂(如亚硫酸钠)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,因为六价铬的毒性远大于三价铬。
-
沉淀处理:加入碱性物质(如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钙),使三价铬形成氢氧化铬沉淀,然后通过沉淀池或过滤装置进行固液分离。
-
含氰废水处理:
-
氧化反应:在碱性条件下,利用氧化剂(如氯气、次氯酸钠等)将氰化物氧化分解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。
-
沉淀处理:通过沉淀池去除氧化反应生成的沉淀物。
-
其他重金属废水处理:
-
化学沉淀:针对特定的重金属离子(如镍、铜等),加入化学试剂(如硫化物、氢氧化物等)使其生成沉淀物,然后分离去除。
四、综合废水处理
对于混合了多种污染物的电镀废水,可采用以下综合处理工艺:
-
中和反应:通过加入酸或碱,调节废水的pH值至中性或接近中性。
-
混凝沉淀:加入混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、铁盐等),使废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物质和部分溶解性物质形成絮体并沉淀下来。
-
过滤:通过砂滤、活性炭过滤等装置,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杂质。
五、深度处理
为了满足更高的出水水质要求,可采用以下深度处理技术:
-
离子交换: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,然后通过再生液恢复树脂的吸附能力。
-
膜分离:采用超滤、纳滤或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,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、盐分和微生物等杂质。
六、消毒与排放
-
消毒:使用氯化、紫外线消毒等手段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,确保出水水质安全。
-
排放:经过处理后的废水,如果达到国家排放标准,可直接排放;如果水质较好,还可考虑回用于生产中的某些环节,如镀件清洗等。
综上所述,电镀废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需要根据废水的成分、浓度和处理要求来综合考虑和选择。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,可以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和资源的有效利用。